一週年特別採訪企劃|VOL.1 :春春
spriing 一歲了。
這一年,我們經歷了品牌轉型後的第一段旅程,也走過每一次調整、碰撞與選擇。
對我們來說,「成長」不只是品牌規模的擴張,更是在不同角色之間持續適應與變動的歷程。
於是一週年,我們想用採訪企劃的方式,就像進行一場電台訪談,
以文字紀錄下,與大家聊聊那些在角色之間慢慢摸索的過程。
Vol.1──我們邀請 spriing 主理人 春春,談談她作為創作者、品牌主理人與媽媽,在這些身分之間流動的真實感受。
Q.
你現在的生活節奏,平均一天會怎麼分配在不同的角色上?
這樣的安排對你來說是平衡的嗎?還是有想要再調整的部分呢?
每天其實都不太一定的分配,去年來說,坦白講不同角色的分配很失衡,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營運品牌,也希望可以呈現好的面貌給大家,所以處理大大小小幕前幕後的事情,今年希望自己可以好好重新調配,找回平衡的身心靈。
現在每天的分配也不太一定,每天會有不同事項的程度比重。
Q.
「創作者」、「品牌主理人」、「媽媽」這些角色對你的影響有什麼不同?
你覺得它們最大的差異在哪裡?
「創作者」是我的初衷,我是一個喜歡分享的人,它是一個我從學生時代就很想成為的角色,能讓我感到成就感,雖然不免會被流量數據影響,但能自由的創作且能擁有觀眾的喜愛,真的已經很幸福。
「品牌主理人」是因為有了過往身為創作者的分享累積,才能成就實現的身份,它是一個比我想像中還來的極度高壓的工作,涉及的工作範圍很廣,過去做選品跟做品牌有非常大的不同,這也是我真正投入過才明白的。
成為「媽媽」雖是我人生計畫內的,但確實我也沒想像到,原來有了小孩會這樣非常巨大的改變我的生活,做的很多想法與決定會有局限,疲累是有的,但經常還是會感到幸福滿足。
綜合來說,我覺得我大概是個大膽魯莽卻很勇敢的人。
Q.
在這些角色之間,有沒有什麼時候你會覺得難以轉換、卡住或兩難?
例如一邊回品牌訊息、一邊處理育兒日常…你會怎麼處理這樣的情境?
去年來說,擔任品牌主理人,且需要深度的進行公司品牌營運,對我來說非常不適應,要努力勝任且消化這個對我來說陌生的角色,耗盡了我很多心力,也犧牲了很多進行自媒體創作工作、陪伴小孩的時間,沒想到走著走著,居然迎來一週年了,很感謝大家喜歡spriing,也感謝現在的團隊support著我。我是一個注重效率的人,所以我會在有限的時間內,盡可能去分配好順序,一一的完成每件事,但就是有捨有得,希望今年可以再將比例抓好一點,應該會讓我更有能量。
Q.
你在不同角色中,會需要調整自己說話、思考、表現的方式嗎?
有沒有曾經發現「這個身份讓我意外地學會了什麼」?
創作者的部分就是本我,沒有人設在帶入,但畢竟這還是一份職業,需要展現正能量與美好的樣貌,是職業道德嗎?(笑)
經常會檢討自己的作品,會思考著大家喜不喜歡,或是這樣說話會不會有風險,還是會謹慎地來回思考。
品牌主理人,在營運帶團隊上蠻多挫折與收穫,現在也改變了很多自己的思維、說話與解決問題的方式,這是一個各項經驗值提升的過程。
當媽媽時我會思考我說的話,會對小孩帶來什麼影響,也會希望自己能成為讓小孩無壓力可以分享傾訴的對象,陪伴他長大,就是一段重新過自己童年的感覺。
Q.
你有沒有什麼自己的「轉換小儀式」或方法?
轉換小儀式聽起來好像魔法,有點可愛耶!
化妝打扮,打開相機這個moment,就是我要當自媒體創作者的時刻(笑歪)
平常上班沒要幹麻真的素顏耶,然後要拿出筆記本。
陪小孩的時候,理想上來說,就是手機蓋牌,認真享受當下。
Q.
哪一個角色對你來說是最自然的 (不需要特別去努力進入狀態) ?
又是哪一個角色,最挑戰你原本的個性和習慣?
當創作者是最自然的,但因為我是i人,如果要在外面像個主持人目前還不是很擅長,覺得很尷尬,拿著相機自拍是可以的,但還是會偷瞄旁邊沒那麼自在哈哈。分享穿搭介紹類型還是最擅長的,但可以的話,今年希望可以將VLOG拍的越來越好,有內容也能讓大家會期待看,也不會讓觀眾疲乏或是膩。
當品牌主理人最挑戰原本的個性和習慣,因為創作者是做好自己就好,自己的效率與成品自己掌握,但經營品牌要很明確指示給團隊,且要給標準規範與修正方向,也要放下一些執念,雖然不像原本的我,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,卻也成長了很多。
Q.
這些年的角色轉換,有什麼是你最感謝自己做到的?
感謝自己沒有放棄持續分享創作,在當創作者/媽媽/主理人之間,
不斷擠出時間堅持下去
一路以來,觀眾來來去去,很感謝持續收看的春粉
Q.
如果可以對過去或未來的自己說句話,無論她那時候正在扮演哪一個角色,你會說什麼?
無論如何,跟隨心之所向,做感到快樂的事,你已經很棒了!